短短几分钟,一小学家长群8人中招!这些诈骗套路一定得防
↓↓↓点击表格中标题即可查看对应内容↓↓↓
“收了我的200元红包,就把我踢了!”
最近,杭州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家长群中
“家委会主管”发了个二维码
之后短短几分钟
8名家长中招!
“家委会主管”发了个二维码,交资料费
8名家长发完红包就被踢出群
10月27日晚上快10点,杭州市下城区潮鸣派出所接到辖区陈女士报警,称自己被家长群里的家委会主管骗了200元。
民警了解到,当天晚9时20分左右,陈女士女儿家长群里的“家委会主管”发出了一个二维码,让家长扫码进群,缴纳孩子们试卷资料等学习费用,每人200元。
“家委会主管”发出的二维码
陈女士看到头像的名字是“家委会主管”,而自己平时也都是这么发通知,没有多想也没有提防,更没有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只想着抓紧交掉孩子的学习费。
于是,她扫码进了群。
“我当时很快就进群了,看到好几位家长都交了,我也赶紧交了吧,可不能让我的小孩落后呀!”陈女士回忆说。
“可谁知道,这位‘家委会主管’收了我的200元红包后就把我踢出了群,”陈女士当时就懵了。
之后看到家长们一个个在家长群发声,她就点开了发通知人的头像。直到这时,陈女士才发现,刚刚那位“家委会主管”是个骗子!
从骗子发收费通知到收红包后踢群,前前后后才几分钟。过了一会儿,真正的家委会主管才意识到自己被人冒充了头像和昵称,赶忙在群里发布防范通知,避免更多家长上当受骗。
当天晚上,家长群里共有8位家长上当。大家一沟通,陈女士立即向警方报了案。
据家委会主管反映,这个骗子是27日上午通过扫群码进群的,扫的是一位学生外婆的微信,可这位外婆对此已经没有印象了。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家长群“老师”发通知要收钱
十余名家长被骗
无独有偶,11月9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公安局了解到,近日,永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侦破一起诈骗案。
10月19日,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冒充老师在家长群里收费诈骗。接警后,民警调查发现:10月11日晚8点半左右,某小学一班级家长群,“老师”突然发通知称要交资料费 298 元,收到信息后,家长纷纷转账,没想到,发通知的“老师”是“李鬼”。
当真正的老师发现情况并在群里发出诈骗警告时,已经有10多位家长被骗。
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查明原来是该班级的一名学生玩手机时添加了一个陌生网友的微信,聊天过程中,对方诱骗该学生将班级家长群的二维码发送出来,得到二维码之后嫌疑人进入该学生所在班级的家长群,随后将自己的微信昵称及头像改成班级一老师的昵称和头像,并在家长群发布收费信息。
目前,犯罪嫌疑人被永兴县公安局依法处置。
11月3日,永兴县公安局民警将被骗财物及时返还给家长。
民警分析诈骗手法
步骤一:骗子在学校门口逗留,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与其他家长套近乎,并向年长的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一些班级微信群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步骤二:骗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观察谁是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的活动规律,下载班主任、家委会成员的头像照片备用。
步骤三:在班主任上课的时候,骗子会冒充家委会帮助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取学费、资料费的信息和收费方式(例如群收款、微信收款二维码)。
步骤四:等班主任和真正的“家委会成员”看到这些信息后,骗子直接踢群拉黑,或解散微信群,或退群走人,而他们骗取的钱已经迅速洗白。
小心!这五大“陷阱”请绕行
面对家校群这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家校沟通手段,社交网络上的隐患、漏洞必须引起各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这些最易中招的危险套路必须了解。
①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骗子”大多是规模化撒网式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特别是在开学季,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彼此不熟悉时,化名“某某家长”偷偷潜入群。
②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有些骗子蹲守校园门口,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或者混进新生家长会,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就此进群。
③通过私聊进行针对性诈骗:有的骗子会利用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可发起临时会话这一功能实施诈骗。骗子在家长同意后,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有的家长觉得不好意思,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就草草付了钱。
④抓住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通常情况下,老师上课会开启消息免打扰甚至关机,此时骗子会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⑤更换头像,借机下手:骗子进群后,会将备注设置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成功添加班主任QQ/微信,默默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然后趁机将自己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并随即更改成班主任的备注名。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警方提醒:一定要核实真假
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做是“小儿科”,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务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 1.家长要有防范意识,首先要明白学校的收费一般不会通过网上进行,也不会要求单独转进某个私人账号,如果收到在线转账支付费用之类的消息,应该立马与班主任或学校老师电话联系、发短信、微信核实真假,不要随意进行支付。
■ 2.建议老师(或小组管理员)将QQ群设置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关闭“允许被搜索”。不要使用“扫二维码”入群方式,此方式无需验证即可入群。
同时实施实名制以审核每个群里的家长身份,以防止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群。
■ 3.老师应该不时关注群里的人员情况,清除可疑人员。家长也要随时核查群里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不给骗子行骗的机会。
■ 4.学校和老师应注意保护家长的联系信息,家长朋友也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班级群的相关信息,不要给陌生人分享二维码进群。
■ 5.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最后温馨提醒各位无论什么人什么事凡是涉及汇款转账一定要先确认有没有可能遇到诈骗多留个心眼,不会有错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看到这里的你,去右下角给小编老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作分享学习,资源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Thanks♪(・ω・)ノ
- End -
“收了我的200元红包,就把我踢了!”
最近,杭州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家长群中
“家委会主管”发了个二维码
之后短短几分钟
8名家长中招!
“家委会主管”发了个二维码,交资料费
8名家长发完红包就被踢出群
民警了解到,当天晚9时20分左右,陈女士女儿家长群里的“家委会主管”发出了一个二维码,让家长扫码进群,缴纳孩子们试卷资料等学习费用,每人200元。
陈女士看到头像的名字是“家委会主管”,而自己平时也都是这么发通知,没有多想也没有提防,更没有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只想着抓紧交掉孩子的学习费。
于是,她扫码进了群。
“我当时很快就进群了,看到好几位家长都交了,我也赶紧交了吧,可不能让我的小孩落后呀!”陈女士回忆说。
“可谁知道,这位‘家委会主管’收了我的200元红包后就把我踢出了群,”陈女士当时就懵了。
之后看到家长们一个个在家长群发声,她就点开了发通知人的头像。直到这时,陈女士才发现,刚刚那位“家委会主管”是个骗子!
从骗子发收费通知到收红包后踢群,前前后后才几分钟。过了一会儿,真正的家委会主管才意识到自己被人冒充了头像和昵称,赶忙在群里发布防范通知,避免更多家长上当受骗。
当天晚上,家长群里共有8位家长上当。大家一沟通,陈女士立即向警方报了案。
据家委会主管反映,这个骗子是27日上午通过扫群码进群的,扫的是一位学生外婆的微信,可这位外婆对此已经没有印象了。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家长群“老师”发通知要收钱
十余名家长被骗
无独有偶,11月9日,潇湘晨报记者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公安局了解到,近日,永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侦破一起诈骗案。
10月19日,城关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冒充老师在家长群里收费诈骗。接警后,民警调查发现:10月11日晚8点半左右,某小学一班级家长群,“老师”突然发通知称要交资料费 298 元,收到信息后,家长纷纷转账,没想到,发通知的“老师”是“李鬼”。
当真正的老师发现情况并在群里发出诈骗警告时,已经有10多位家长被骗。
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查明原来是该班级的一名学生玩手机时添加了一个陌生网友的微信,聊天过程中,对方诱骗该学生将班级家长群的二维码发送出来,得到二维码之后嫌疑人进入该学生所在班级的家长群,随后将自己的微信昵称及头像改成班级一老师的昵称和头像,并在家长群发布收费信息。
目前,犯罪嫌疑人被永兴县公安局依法处置。
11月3日,永兴县公安局民警将被骗财物及时返还给家长。
民警分析诈骗手法
步骤一:骗子在学校门口逗留,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与其他家长套近乎,并向年长的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一些班级微信群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步骤二:骗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观察谁是班主任和家委会成员的活动规律,下载班主任、家委会成员的头像照片备用。
步骤三:在班主任上课的时候,骗子会冒充家委会帮助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取学费、资料费的信息和收费方式(例如群收款、微信收款二维码)。
步骤四:等班主任和真正的“家委会成员”看到这些信息后,骗子直接踢群拉黑,或解散微信群,或退群走人,而他们骗取的钱已经迅速洗白。
小心!这五大“陷阱”请绕行
面对家校群这种最常用、最实用的家校沟通手段,社交网络上的隐患、漏洞必须引起各位家长的高度重视。
这些最易中招的危险套路必须了解。
①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骗子”大多是规模化撒网式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特别是在开学季,新生家长和班主任刚建群,彼此不熟悉时,化名“某某家长”偷偷潜入群。
②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有些骗子蹲守校园门口,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或者混进新生家长会,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就此进群。
③通过私聊进行针对性诈骗:有的骗子会利用QQ群不是好友的两人可发起临时会话这一功能实施诈骗。骗子在家长同意后,就会发来收款二维码。有的家长觉得不好意思,也没有追根究底去打听收费详情,就草草付了钱。
④抓住时间差,发布诈骗信息:通常情况下,老师上课会开启消息免打扰甚至关机,此时骗子会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⑤更换头像,借机下手:骗子进群后,会将备注设置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成功添加班主任QQ/微信,默默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然后趁机将自己头像换成下载好的班主任头像,并随即更改成班主任的备注名。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警方提醒:一定要核实真假
千万不要把此类骗术当做是“小儿科”,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务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 1.家长要有防范意识,首先要明白学校的收费一般不会通过网上进行,也不会要求单独转进某个私人账号,如果收到在线转账支付费用之类的消息,应该立马与班主任或学校老师电话联系、发短信、微信核实真假,不要随意进行支付。
■ 2.建议老师(或小组管理员)将QQ群设置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关闭“允许被搜索”。不要使用“扫二维码”入群方式,此方式无需验证即可入群。
同时实施实名制以审核每个群里的家长身份,以防止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群。
■ 3.老师应该不时关注群里的人员情况,清除可疑人员。家长也要随时核查群里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不给骗子行骗的机会。
■ 4.学校和老师应注意保护家长的联系信息,家长朋友也不要随意在网上发布班级群的相关信息,不要给陌生人分享二维码进群。
■ 5.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编写不易,看到这里的你,去右下角给小编老师点亮“在看”吧!你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 End -
你可能还需要这些文章
点击标题阅读
◆ 班主任“教坏”孩子,遭家长举报!被100万网友打脸:最该教育的,果然是大人
◆ 家长的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转给家长)
◆ 女孩当众连踹母亲6脚!白岩松评:该教育的是父母,否则“熊孩子”越来越多!